读《黄帝内经》悟人生哲理-梦网音乐
读《黄帝内经》悟人生哲理 更新日期:2024-02-01 14:51:29    42人参与了访问

读《黄帝内经》 悟人生哲理

2013-10-30 10:15:35 出处:中国中医药报

 

平日反复阅读中医经典著作《黄帝内经》,其中的不少名句让我受益匪浅,每每能从这些名句中领悟些许人生哲理。

  《黄帝内经·素问·天元纪大论》:物生谓之化,物极谓之变。

  旧事物的发展就是的过程,新事物的产生就是的过程。新旧事物的更替就是变化的过程,而不是一成不变的。因此,中医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会有整体观的体现,注意从病的全程考虑,并作出预见性的治疗。有句名言:这个世界除了改变不变,其他都在改变。与时俱进,穷则思变;自强不息,天之道也!无论行医还是处事,只有不断创新,敢于变化,适应变化,才能推陈出新,不断超前。

  《黄帝内经·素问·遗篇·刺法论》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。

  《黄帝内经·素问·评热病论》:邪之所凑,其气必虚。中医很重视人体的正气,认为内脏功能正常,正气旺盛,气血充盈,卫外固密,病邪难以侵入,疾病无从发生。只有在人体正气相对虚弱,抗邪无力的情况下,邪气方能乘虚而入,使人体阴阳失调,脏腑经络功能紊乱才能发生疾病。生理和病理如此,心理亦如此。我们为什么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?反对四风?具体到我们个人而言,为的就是要培养和巩固我们体内的正气,也就是良好的道德修养和优秀的品质。如果我们有正气,那些歪风邪气将不能侵蚀我们的灵魂;相反,一旦我们这些正气虚弱了,对自身的要求松懈了,那些邪气就会乘虚而入。正所谓:邪之所凑,其气必虚!所以我们一日三省吾身是很有必要的。

  《黄帝内经·素问·标本并传论》:间者并行,甚者独行。

  明代著名医家张介宾曾对此有评注:病浅者可以兼治,故曰并行;病甚者难容杂乱,故曰独行。我们日常生活中面对很多问题要处理的时候,如果问题都比较容易解决,不妨间者并行,从横向出发,找出兼证,解决问题。如果这些问题有很难解决的也有较容易解决的,不妨甚者独行,从纵向考虑,抓主要矛盾,统筹解决。

  《黄帝内经·素问·举痛论》道:通则不痛,痛则不通

  中医认为患者的乃是以为其体内的病理因素导致气血经脉不通所致,只要气血经脉畅通,自然解决的问题。我们细想一下,我们是不是在生活中也会遇到生理之外的痛苦呢?比如怀才不遇,比如失恋无依,比如事业无成,比如苦为房奴,比如屡受委屈等等,这些痛苦的原因有很多,但是从内因来说,都是因为我们没有想通,过于执着于比较,甚至攀比,如果我们能以一个平常心对待,厚德载物,自强不息,不要庸人自扰,我们的思路理顺了,通畅了,那些痛苦自然也就没有了,正所谓风景不转心境转,车到山前必有路!(杨璞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)


责任编辑:管理员
文章关键词

  加载评论内容,请稍等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