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节 以饮食平衡人体
《黄帝内经》中说:“五谷为养,五菜为充,五果为助。”人的一生都处在阴阳的不断消长和转化之中,生命储备是维持阴阳平衡的基础,而饮食又是维持生命的根本。透过饮食来调节体内阴阳的平衡,是养生的关键。中国人的饮食讲究药食同源,充满了养生的智慧,所谓“药食相配,食借其力,药助食威”,指的就是不同药理的食物有着不同的特性和作用,只有合宜的饮食搭配才能达到养生的效果。
在饮食养生上,中医讲究荤素搭配、饮食有节、五味调和、烹调有方和四时宜忌等原则。饮食要注重对五脏六腑的滋养,所谓“民以食为天,人以食为养”,如果人体丧失了饮食的功能,就会对身体造成伤害。《黄帝内经?四气调神大论》中记载:“夫四时阴阳者,万物之根本也。”从四季的属性上来看,春夏属阳,秋冬属阴,因此,我们必须根据四季不同的气候来选择不同的食物。在人体上,每个器官的属性各不相同,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原则,在食物的选择上也是大有区别。
人体阴阳的失衡常常表现为阳虚和阴虚两种症状,根据其属性的不同在饮食的调理上也是大不相同:
阳虚是体内的阳气不足所引起的,它通常又分为脾阳虚和肾阳虚。其症状一般是手足发凉、畏寒肢冷、体温偏低、腰背怕冷、大便稀溏、小便清长、阳痿、舌淡苔白和脉沉迟无力等。阳虚的人应该食用温热的食物,最适合热量高而又富含营养的食品,生冷之物对阳虚者来说是大忌。比较适合阳虚者食用的食物有羊肉、姜、胡椒、肉桂、茴香、冬虫夏草、人参、鹿肉、羊骨、牛鞭、海虾、淡菜、韭菜、大葱、丁香、豆蔻等。
阴虚是由于体内津液精血减少,或者久病阴伤、房事不节、情志内伤等引起。其症状一般表现为形容憔悴、身体羸瘦、咽痛咽干、口干喉燥、大便干燥、小便短赤、骨蒸盗汗、呛咳、消渴、舌红少苔或无苔、脉细数等。阴虚的人应该食用清补的食物,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蔬菜瓜果可以食用,但辛辣刺激和温热香燥的食品一定要忌食。适合阴虚者食用的食物有小麦、糯米、黑芝麻、绿豆、黑木耳、银耳、猪肉、乌鳢、牡蛎、蛤蜊、乌贼、梨等。
人体需要的营养素主要有五大类,即维生素、蛋白质、矿物质、脂肪和碳水化合物。只有使各类营养素摄取均衡,才更有利于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。如果营养摄取失调,会导致体内阴阳关系紊乱,引起各种病理反应。具体而言,要做到饮食均衡必须注意以下几点:
1.保持氨基酸平衡
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,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主要包括八种,即离氨酸、色氨酸、缬氨酸、苯丙氨酸、白氨酸、异白氨酸、羟丁氨酸及甲硫氨酸。当其中的任何一种氨基酸缺乏时,就会造成体内氨基酸的失衡,也会影响人体对其他氨基酸的吸收和利用。
八种必需氨基酸是我们的身体不能够自行合成的,必须经由摄取蛋白质食物来获取,而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高低,又取决于其中氨基酸的数量和比例。只有它们的比例越接近,才能创造出更高的营养价值。当它们能够被人体彻底吸收时,就代表氨基酸处于完全平衡的状态。
2.保持热量平衡
能够为人体提供热量的物质主要为蛋白质、脂肪和碳水化合物,因此它们又被称为热量营养素。当人体对三者的摄取量适当时,它们才能在体内发挥出各自的功效,对身体功能具有促进和保护的作用。反之,如果三者的摄取失衡,就会对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。
医学研究认为,人体对碳水化合物、蛋白质和脂肪摄取量最恰当的比例是6.5:1:0.7,当它们被人体完全吸收后,碳水化合物可以为身体提供60%~70%的热量,蛋白质可以提供10%~15%,脂肪可以提供20%~25%,此时体内的热量即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。
但是,如果其中一种的摄取量过高,造成了比例的失调,就会对我们的身体产生不利的影响。比如当碳水化合物过量时,会使消化系统和肾脏的负担加重,阻碍人体对其他营养素的摄取,还会造成体重的增加;当脂肪的摄取过量时,会导致高血脂、肥胖和心脏病等病症的发生;当蛋白质的摄取过量时,则会对蛋白质功能造成不利影响,使体内的氮处于失衡的状态。
此外,三者还是不可分割的整体,它们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的,任何一方的失衡都会对身体的健康造成影响。比如当体内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缺乏时,会削弱对蛋白质的保护作用。因此,在饮食中我们一定要注意营养素的均衡摄取。
3.保持各种营养素摄取均衡
在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之间,往往存在着复杂的关系,并且人体在不同的生理状态下对营养素的需求也不一样。一般来说,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摄取应该和标准供给误差不超过10%,在这种状态下即被视为营养均衡。
饮食是生命储备的基础,只有保持饮食的均衡才能为我们带来健康的身体,进一步维持体内阴阳的平衡,最后达到养生和延年益寿的目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