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节 人体的五行
在古人的观念里,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是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,宇宙间的一切事物,都是由这些物质的运动变化构成的。正如《河洛原理》中记载:“太极一气产阴阳,阴阳化合生五行,五行既萌,随含万物。”五行学说就是在“阴阳说”的基础上,以五行生克的规律进一步地解释人体脏腑的阴阳,说明它们之间所存在的复杂关系。其实不管是自然界中的阴阳和五行,还是人体的阴阳和五行,最注重的是这种人和大自然的有机统一,即“天人合一”。
五行中的“五”指的是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,“行”则是运动不息的意思,它们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。这种关系也是推动和维持世间万物生长、发展和变化的基础。
《命理探源》中是这样解释五行相生的关系:“木生火者,木性温暖,火伏其中,钻灼而生,故木生火;火生土者,火热故能焚木,木焚而成灰,灰即土地,故火生土;土生金者,金需隐于石里,依附着山,浸润而坐,聚土成山,有山必生石,故土生金;金生水者,少阴之气温润流泽,销金亦为水,故金生水;水生木者,因水润而能出,故水生木也。”至于五行相克,《白虎通义》中记载:“五行所以相害(相克)者,天地之性,众胜寡,故水胜火也;精胜坚,故火胜金;刚胜柔,故金胜木;专胜散,故木胜土;实胜虚,故土胜水也。”通俗的说法即为木生火、火生土、土生金、金生水、水生木;木克土、土克水、水克火、火克金、金克木。
人体的五脏同样也可以分为五行,即肝为木、心为火、脾为土、肺为金、肾为水。按照五行相生的逻辑,肝藏血可以济心,这就是木生火;心的阳热可以温暖脾气,是火生土;脾透过运化功能产生的精微可以滋养肺部,是土生金;肺气的下行有助于肾水,是金生水;肾精又可以补肝,为水生木。
同样的,按照五行相克的逻辑,肝的条达作用能够疏泄脾的壅郁,为木克土;脾的运化功能能够防止肾水的泛滥,是土克水;肾水的滋润作用能够制止心火太过旺盛,是水克火;心的阳热则能对肺的清肃具有制约作用,是火克金;肺的清肃又能抑制肝阳的上亢,这就是金克木。
人体的五脏六腑不仅在生理上是相互关联的,在病理上也是相互影响的。某个内脏的病变往往会转移到其他的内脏上。比如肝病会转移到脾,脾虚又会对肝产生影响。肝脏的病变还会影响到心脏、肺和肾,同样,其他内脏的病变也是如此,在病理上它们都具有相互影响的关系。
《灵枢?本脏》中记载:“有诸内者,必形诸外。”内脏的病变还会透过我们的外表反映出来,器官的异常会引起皮肤色泽、形态、声音和脉象等方面的异常,为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。
总体而言,五行有相生,才不会使某一种气的运动出现不足,五行有相克,才能避免某一种气的运动太过。正是五行这种相生相克的关系,才能维持我们身体的平衡、稳定和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