笫四讲
太极五行音乐养生功法之静功
今天开始进入“太极五行音乐养生功法”训练。
以中华传统文化理论为指导,遵循太极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,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,保持生命健康活力。我们提出的养生与健康概念,是把中华传统文化里的“太极、五行、五音、五脏”元素,综合地融入现代音乐与养生、健康与治病概念中,独创出更符合现代人需求的、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养生法——《太极五行音乐养生功法》。它是二十一世纪最受瞩目的“健康、养生、音疗”主流,是现代人健康养生的最佳选择!
太极五行音乐养生,是养生之道的一种崭新的学说,是中华养生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。运用太极五行音乐养生来调剂人们的肌体和精神生活,改善人们的精神状态,从而起到预防、治疗某些生理与心理情志疾病的作用,这在我国已有很早的文字记载了。
一、太极五行音乐养生静功“四宝”“一绝”:(边讲边练习)
中国古代养生术多源于道家,民间广为传承的握固、叩齿、咽津、鸣天鼓四法和差额呼吸法,被合称为“道家养生四宝一绝”,常做可强本固肾,延年益寿。
【握固】:是道家养生的常用手式(如图),晋朝名士葛洪在《抱朴子》中即倡导“握固守一”。具体方法是将大拇指扣在手心,指尖位于无名指的根部,然后弯曲其余四指,稍稍用力,将大拇指握牢,如握宝贝一般。古人认为握固有助于安魂定神、收藏精气,可使气血布散,辟邪防疾。
【叩齿】:是指将门齿相对,轻轻做上下有节律的叩击。古代养生家把叩齿作为延年益寿的妙法,每天早晚各叩齿49次。中医认为齿为骨之余,肾又主骨生髓,所以叩齿能够激发和固护肾气,提高机体免疫力,强化生命功能。
【咽津】:是指用舌头在口腔中反复搅动多次后至津液满口,再将之在口中反复含漱,自觉津唾甘甜时,将津液徐徐咽下,可起到大补肾阴的功效。
【鸣天鼓】:可聪耳明目、补肾固肾。具体方法是:两手掌心搓热后,紧按两耳外耳道,两手的食指搭在中指上,向脑后枕骨轻轻叩击60下,发出像敲鼓一样的声音。掩耳和叩击可对耳产生刺激,达到调补肾元、保护听力的功效,对头晕、健忘、耳鸣等肾虚症状均有一定的预防和康复作用。
【差额呼吸法】:呼吸是人的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,同时又是重要的养生之道。人的一呼一吸承载着生命的能量。科学家们研究发现:人的肺细胞平展面积有两个足球那么大,但大多数人在一生中只使用了其中三分之一的能力。
美国健康学家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:不论在发达国家,还是在发展中国家,城市人口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人呼吸方式不正确。很多人的呼吸太短促,往往在吸入的新鲜空气尚未深入肺叶下端时,便匆匆地呼气了,这样等于没有吸收到新鲜空气中的有益成分。坐办公室的人,由于坐姿的局促和固定,通常是浅短、急促的呼吸,每次的换气量非常小,所以造成在正常的呼吸频率下,依然通气不足,体内的二氧化碳累积;加上长时间用脑工作,机体的耗氧量很大,进而造成脑部缺氧。于是白领们经常出现头晕、乏力、嗜睡等办公室综合征。
从呼吸运动的进行过程可知,呼吸运动主要依靠两部分呼吸肌的舒缩来完成,分别表现为胸腹两部位的活动。一是肋间外肌舒缩引起肋骨和胸骨运动,引起胸廓前后、左右径增大,表现以胸部活动为主;一是膈肌收缩,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,表现以腹部活动为主。吸气时,膈肌收缩,膈的隆起部下降,上腹部脏器如肝、脾等随之下降,于是前腹壁向外突出;呼气时则相反,前腹壁向内复位。以肋骨和胸骨活动为主的呼吸运动,叫胸式呼吸;以膈肌运动为主的呼吸运动叫腹式呼吸。这两种呼吸方式是人们常见常用的方法。
如胸式呼吸时,只有肺的上半部肺泡在工作,占全肺五分之四的中下肺叶的肺泡却在“休息”。这样长年累月地下去,中下肺叶得不到锻炼,长期废用,易使肺叶老化,弹性减退,呼吸功能差,无法获得充足的氧,满足不了各组织器官对氧的需求,影响机体的新陈代谢,机体抵抗力下降,易患呼吸道疾病,尤其是秋冬季节,老年人偶感风寒易发生肺炎。肺的退行性疾病多侵犯老年人的中下肺叶,这与胸式呼吸长期造成的中下肺叶废用有着密切关系。因此,胸式呼吸不利于肺部的健康。采用“腹式呼吸法”不仅弥补“胸式呼吸”的不利,而且有利亍“气沉丹田”,更能促进身体康健。
差额呼吸法,是更高层次的呼吸方法。我们练习呼吸时候,不要平均呼吸。什么是平均呼吸?就是人的自然呼吸,即吸气与呼气次数、时间、数量基本相同。我们练习差额呼吸法,就是呼长吸短,意念管呼不管吸;或者反过来,吸长呼短,意念管吸不管呼。古人称吸长呼短谓“升阳法”;凡是阴性病,比如少阴病、厥阴病,脸色苍白,身上怕冷,那我们就用吸长呼短的“升阳法”修炼治病。呼长吸短谓“降阴法”;那么凡是阳性病,太阳病、少阳病,比如发烧、脸红,一号脉是阳性的病,就用呼长吸短的“降阴法”来修炼治病。练习呼吸,就是练习控制呼吸,呼吸要匀细深长,要练呼长吸短,或者吸长呼短。如果我们练习呼吸持之以恒,最后你能够达到“止息”的程度,也就是靠毛孔来呼吸。“止息”又称“屏息”就是“憋气”即屏住呼吸不喘气。“屏息”时,只能箅“入静”不能箅“入定”,只有练到“息停脉住”,达到毛孔呼吸,才能箅真正“入定”。下面大家练习这三种呼吸方法:
胸式呼吸——
可以选择山立式,坐姿或仰卧放松功开始这个练习。
方法:
1、请将双手放在十二肋两侧,不要施加压力。保持骨盆中立位(髂前上棘及耻骨在一个平面上)。
2、收缩腹部,吸气。在保证腹腔壁内收的前提下感觉肋骨架下部升高并向两侧推出。
3、腹腔壁持续内收,呼气。感觉肋骨架回落。
4、在吸与呼的过程中始终收缩腹部,感觉肋骨架象一架手风琴那样向两侧扩张和收缩。
5、可保持吸气四拍,呼气四拍,早晚各练习100次。
优点:
加强腹肌肌力,镇静心脏,净化血液,改善循环。
腹式深呼吸——腹式呼吸可分为顺呼吸和逆呼吸两种,顺呼吸即吸气时轻轻扩张腹肌,在感觉舒服的前提下,尽量吸得越深越好,呼气时再将肌肉收缩。逆呼吸与顺呼吸相反,即吸气时轻轻收缩腹肌,呼气时再将它放松。呼吸在这种方式下会变得轻缓,只占用肺容量的一半左右。舌尖轻轻顶住上腭。逆呼吸与顺呼吸的细微差别:呼吸只涉及下腹部肌肉,即紧靠肚脐下方的耻骨区。吸气时轻轻收缩这一部位的肌肉,呼气时放松。
能够增加膈肌的活动范围,而膈肌的运动直接影响肺的通气量。研究证明:膈肌每下降一厘米,肺通气量可增加250至300毫升。坚持腹式呼吸半年,可使膈肌活动范围增加四厘米。这对于肺功能的改善大有好处,是老年性肺气肿及其他肺通气障碍的重要康复手段之一。
第一,扩大肺活量,改善心肺功能。能使胸廓得到最大限度的扩张,使肺下部的肺泡得以伸缩,让更多的氧气进入肺部,改善心肺功能。
第二,减少肺部感染,尤其是降低患肺炎的可能。
第三,可以改善腹部脏器的功能。它能改善脾胃功能,有利于舒肝利胆,促进胆汁分泌。腹式呼吸可以通过降腹压而降血压,对高血压病人很有好处。
第四,安神益智。
呼气时,最大限度地向内收缩腹部,胸部保持不动。
循环往复,保持每一次呼吸的节奏一致。细心体会腹部的一起一落。
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之后,就可以将手拿开,只是用意识关注呼吸过程即可。
呼吸过程不要紧张也不要刻意勉强,如果是初学者就更应该注意练习的过程和对身体的影响,吸气时,感觉气息开始经过鼻腔、喉咙充分的集中于肺部,当肺部容积逐渐增大,而保持胸廓不动,就会迫使横膈膜下沉,同时腹略向外鼓起;呼气向内收回腹部,横膈膜向上提升,使大量浊气呼出体外。
把腹部当皮球,用鼻吸气使腹部隆起,略停一两秒后,经口呼出至腹壁下陷。每分钟大约有五六次即可。一般每日两次,在城市可选在上午10时和下午4时,每次约10分钟。
腹式呼吸的关键是:无论是吸还是呼都要尽量达到“极限”量,即吸到不能再吸,呼到不能再呼为度;同理,腹部也要相应收缩与胀大到极点,如果每口气直达下丹田则更好。
练腹式呼吸一般是用来养生保健,由于其吸入的氧量高于正常情况下的两到三倍,所以也可用来治疗人体内脏各部位的疾病。比如头痛,就可以在吸满一口气时,脚跟突然离地,迫使气体直冲头部,然后呼出。当然,针对不同的康复治疗,均应有药物配合,而且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。
腹式深呼吸,简单易学,站、立、坐、卧皆可,随时可行,但以躺在床上为好。仰卧于床上,松开腰带,放松肢体,思想集中,排除杂念,也可说是进入气功态。由鼻慢慢吸气,鼓起肚皮,每口气坚持10~15秒钟,再徐徐呼出,每分钟呼吸4次。做腹式深呼吸时间长短由个人掌握,也可与胸式呼吸相结合,这便是呼吸系统的交替运动。如能长年坚持每天做腹式深呼吸,就会收到“无心插柳柳成荫”的强身延龄的奇效。
腹式呼吸注意事项:
第一,呼吸要深长而缓慢。
第二,用鼻吸气用口呼气。
第三,一呼一吸掌握在15秒钟左右。即深吸气(鼓起肚子)3—5秒,屏息1秒,然后慢呼气(回缩肚子)3—5秒,屏息1秒。
第四,每次5—15分钟。做30分钟最好。
第五,身体好的人,屏息时间可延长,呼吸节奏尽量放慢加深。身体差的人,可以不屏息,但气要吸足。每天练习1—2次,坐式、卧式、走式、跑式皆可,练到微热微汗即可。腹部尽量做到鼓起缩回50—100次。呼吸过程中如有口津溢出,可徐徐下咽。
差额呼吸法——现在大家当一回“练气士”,具体修炼一下吐纳,就是呼吸的方法,佛教叫它安般法门,也就是“安那般那”;道家呢,就叫吐纳法。在我们初步修炼吐纳的时候,我们需要“正身”,就是调整姿势。正身我们之前讲过,正身要达到什么目的呢?达到不用正身了,不用调整姿势了。这样一来,你长期都堂堂正正的,姿势都是调整正确的,不讲正身了,这就到位了。说实话,正身真正到位了,你会觉得任何椅背都是多余的,也不喜欢腿抬高、跷二郎腿了,因为气脉通了。我们开始练,就非得讲正身,讲调整姿势,因为我们身不正,管道不通,气脉不通,所以调整姿势的目的是为了让气脉通。
现在我们复习一下“七支坐”,以及里边的二十六个要点。从做人的道理来讲,正身既是养生,也是做人,会养生就一定会处世。为什么?人在意诚身正的情况下,他虽然达不到“入定”,但至少是“入静”了;宁静以致远,在这种心情非常平静的情况下,人是非常理智的,待人接物,决策决定,协调用人,都是在脑子清醒的情况下做出的。所以,我们入世修道有一条做人的原则,就是凡是在激动的情况下,你不要作任何决定——比如,要跟人家签协议,要投资或者不投资,去不去这个地方,一定要心平静了再定。静能生定,定能生慧,所以我们说会养生必会做人,必会处世;会处世的人必会养生,就是这个意思。
二、声学研讨与音频共振启发
体验声波对人体的振动养生功能
“唵”字 “啊”字 “吽”字
( 音“ 嗡” ) (音“轰”)
天之音 人之音 地之音
宇宙生成爆闷声音 婴儿出生第一声 地堋裂爆发声音
声音来源于天体宇宙(天)、大地自然界(地)、人类社会(人);也就是说来自“天、地、人”。人类在进化过程度中感受、捕捉、探究、演化为自身的情感、情绪的抒发的音乐。中华民族音乐的蒙昧时期早于华夏族的始祖神轩辕黄帝两千余年。距今六千七百年至七千余年的新石器时代,先民们可能已经可以烧制陶埙,挖制骨哨。(河南舞阳县贾湖遗址的骨笛溯源于距今8000年左右,是全世界最古老的吹奏乐器。其中的一支七孔骨笛保存得非常完整,专家们进行过实验,发现仍然能使用该骨笛演奏音乐,能发出七声音阶。但中国古代基本上只使用五声音阶。)这些原始的乐器无可置疑地告诉人们,当时的人类已经具备对乐音的审美能力。
人们谈论音乐,如同谈论语言的双生兄弟一般:音乐通过变化不同的声学参数,犹如言语中的语音参数,传达不同层次的信息;它遵循类似于语法的有限的规则,将可与词汇相比拟的乐音排列组合成悦耳的曲调,最终建构出纷繁复杂的歌曲,而曲调和歌曲则类似于语言中的句子和文章 [1] 。人类的音乐能力如同他们的语言能力一样,在很大程度上是先天性的,取决于进化、遗传所决定的大脑特定神经基础。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研究者发现,6个月大的婴儿对旋律轮廓(melodic contour)和节奏型(rhythmic pattern)的敏感程度已不亚于成人;即使是双耳失聪的母亲也能生下音乐知觉敏锐的孩子 [2] 。这表明,人类对音乐的敏感性源于大脑神经网络的特定生物机能。换言之,音乐不仅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,也可能是人类天性的一部分。
“角徵宫商羽”是中华古代的五声音节,“角徵宫商羽”是我们按照“木火土金水”这个次序排列的,在音乐界它叫作“宫商角徵羽”,这是按照音阶的次序来排列的,“12356”,“宫商角徵羽”是“12356”;如果我们说“角徵宫商羽”的话,那就是“35126”。单独的一个音,它不能构成旋律,对我们人体没有治疗作用,你要讲治疗作用,有治疗作用的话,那一定要写成旋律,一定要写成音乐。其实这种音乐,你如果以“角”音,以“3”音为主音的话,构成的旋律就叫作“角调式”;如果以“6”为主音的话,构成的音乐就叫“羽调式”;如果以“2”为主音的话,当然构成的音乐就叫“商调式”。
那么不同的音乐,不同的配器——要注意,这里有配器——适当的节奏,这叫作不同调式的音乐。音乐对人体、对生物体是通过什么途径起作用的呢?
两个作用:一个是通过音乐声波的振荡对人体、生物体的细胞起物理的效应。而对人体来说是有心理效应的,通过音乐旋律所表述的感情,通过调节人的心理状态,通过心理的调节再达到生理的调节。音乐治疗对人来说,就象双刃剑,既有物理效应,也有心理效应。其实物理效应,我刚才和同学聊天啊,我说很有意思。植物是没有心理活动的。日本先锋音响公司给三种西红柿大棚做实验,这三个西红柿大棚种植的条件是一样的,一个大棚放迪斯科,一个放古典音乐,音量是保持一样的。当然为了实验有可比性,一个大棚不放音乐。最终在收获的时候,发现放古典音乐的和不放音乐的相比较,增产15%,放迪斯科摇滚乐的和不放音乐的相比较,减产10%(众笑)。他们解释不了这是怎么回事。
实际上,有的音乐对细胞是一种按摩,可以促进它的生长,我们中医叫作“补”;有的音乐对细胞的能量进行发泄,我们中医叫作“泻”。为什么年轻人喜欢迪斯科摇滚乐,因为他能量过剩,体力有余,缺少发泄,所以跳一跳,发泄发泄,消耗掉能量,需要泻;而中老年人喜欢古典音乐,因为他正气不足了,所以需要补。可见音乐本身就物理效应来说亦有补泻的作用。
那么,五行音乐,不同调式的音乐,对我们人体是什么影响呢?角调式音乐利于气的展放;徵调式音乐利于气的上升;宫调式音乐利于调整脾胃,保证气的升降出入的协调;而商调式音乐利于气的内收。商调式音乐是以“2”为主音的,2-1-2-3-2-1-2-5-3-2,什么音乐?是哀乐。是不是以“2”为主音呢?听完了,开始胸闷了。就是这种音乐声波。所以说五音没有一个标准音高,它是在旋律的运动过程中,音节之间的这种运动和变化在流动中体现了一种音乐的特性,这样来起作用的。多少年前,我就和一个老作曲家合作搞过音乐治疗,搞过正角调,有正调的,少调的,太调的。少调的偏于补,太调的偏于泻,正调的应该是平补平泻。有一次我们体育大学的运动员训练,下午起床以后,谁都懒洋洋的,你说下午训练的时候他能跑出好成绩?他跑不出来。我们就在那个体育馆里头,开始放角调式音乐,他们在叽叽喳喳,一听这音乐不说话了,过一会儿就放徵调式音乐。好,今天下午的比赛成绩都特别好,训练成绩都特别好。结束之后,他们在会议室里叽叽喳喳兴奋得不得了,嘿,刚才放的是什么音乐?咱们怎么一下子就给兴奋起来了?然后我们这时就开始商调式音乐,商调式音乐开头是锣,锣一敲,没人说话了,再听这么类似哀乐的调式,更平静了,放完人都溜走了,马上恢复了内收的宁静状态。
有一个老前辈,一日一夜睡不着觉,吃什么药?吃镇静药,还睡不着觉。然后我给他女儿推荐,你给他放羽调式音乐,“6”为主音的,它是利于气的潜降,放了音乐二十分钟以后,她老爹睡着了,女儿看她老爹睡着了,把录音机关了。这一关老爹就醒了,“嘿,怎么了,怎么了?”所以音乐生活对人的气的运动有调节作用。为什么?这都是自然环境啊!
三、现在开始“太极五行音乐养生静功”练习:
现向诸位朋友传授炼功的注意事项:
口诀:静心、微闭目;放松、再放松;聚神、听音乐。
动作:太极五行音乐养生功法“秘笈”
传统称一阴一阳谓太极;一呼一吸生命之道法,是维系生命的证明。
太极“差额呼吸法”
呼长吸短“降阴法”;吸长呼短“升阳法”;呼吸平均“自然法”。
善用呼吸练习,则能疗癒身‧心‧灵,让你恢復爱与善的能力,呼吸之间找回真实的自己。
特色:用鼻不用口,缓慢匀细而深长的一呼一吸,气沉丹田是身
生命延年益寿,身心康健最重要的关键!
太极五行音乐养生功在武林功夫中属“静功”, 不是“气功”类,可称谓五行音乐养生静功。训练时,首先要“筑基”(打基础),“筑基”先从听五行养生音乐,磨练静功开始。在五行音乐声中静功的训练贯穿始终,训练过程的每一步功夫,都离不开“太极五行养生音乐”伴随静功的双向作用。太极五行音乐养生静功在训练功法之中,是最为基础的入门功法。
什么是太极五行养生音乐?是将中国传统哲学、医学中阴阳五行、天地人合一的理论与音乐结合的首次尝试,由哲学、音乐、中医、气功界的专家合作设计、创作、精心录制而成。中华五行养生音乐:金音(商声)、木音(角声)、水音(羽声)、火音(徵声)、土音(宫声)。五行养生音乐理疗对应着人体五脏:肺与大肠经脉、肝与胆经脉、肾与膀胱经脉、心与小肠经脉、脾与胃经脉。
1.太极五行音乐养生静功的动作要求
一定要在“太极五行养生音乐”声中进行:(依据自身养生·理疗经的需要选择乐曲)
太极五行音乐养生静功训练依舒适自然为原则,并不要求姿势统一一致。能够做到上身挺直,呼吸自然就可以了。
练习太极五行音乐养生静功时的姿式,可以采取坐式、站式或卧式,也可在散步时练习。
练习坐式训练太极五行音乐养生静功时,可以平坐在椅子或沙发上,小腿垂直于地面,或者自然放置,还可以盘腿坐在床上,也可以席地而座;初学者可先在臀下放个枕头(或蒲团),盘座时最好一个足根在内抵住谷道(肛门),上肢姿势是两手作“太极抱”,放置在丹田穴上(小腹肚脐下3寸处,即一拳的距离),或者两手自然抚在两膝上。
采用站式姿势训练太极五行音乐养生静功可以自然站立,两脚分开,与肩同宽,双膝微屈,两手作“太极抱”平放在丹田上,或自然垂于体侧。
采用卧式训练太极五行练音乐养生静功,一般用侧卧姿势。比如右侧卧,右手放在头的下面,手掌平伸,虎口处骑在耳朵根上,以使耳窍开通,左手置于胯上,或放于丹田,左腿自然伸直,右腿呈半屈姿势。左侧卧时姿势与右侧卧正好相反。
散步时训练太极五行音乐养生静功,要选择人少安静、没有噪声的地方,比如公园或者自家的庭院之内,道路平坦,不易分心之处。放松下来,轻轻漫步,如飘云端。散步时练音乐养生静功不要闭眼睛,可以用音乐养生静功之中的听音法。
选择好一种训练太极五行音乐养生静功姿式,做好之后就可以开始练习了。练习要点如下:
1)全身放松
听太极五行养生音乐,排除杂念,心情放松才会全身放松。放松的做法关键是自然,双肩要自然下沉。还要保持训练的姿势,以便经脉通畅和血液循环,不要为了保持姿势而变得僵直呆板,不能放松自己的身心,亦会阻碍经脉的畅通。
2)微闭双目
微闭双眼是为了排除杂念,眼睛是人体获取外部信息的主要器官,睁开眼睛容易被看到的景象所分神,甚至滋生杂念。但是全部闭上眼睛容易使人昏沉入睡,反而不利于炼功。双目微闭的尺度就是眼帘自然下垂,保持一线之光,以能模模糊糊看到眼前的景物为准。
3)舌顶上腭
舌顶上腭的做法是把舌尖反卷过来,以舌尖底面顶到上腭部位,而不是以舌尖直接顶到上颚部位。道家认为上腭有“天池穴”可以上通头顶的“百会穴”,练功时上颚易漏神漏气,练功时必须堵住,防止走气漏神。
4)呼吸自然
起初训练时要自然呼吸,忌憋气、粗短和长叹气。随着训练在五行音乐养生静功程度的不断深入,呼吸可以逐渐做到深长、均匀、细微。
5)两手“太极抱”诀
所谓的“太极八卦阴阳连环诀”、“太极抱”诀,就是指两手抱诀的方法,要求是男子左手抱右手,女子右手抱左手。因为中国传统哲学之道家认为男子左手为阳,女子右手为阳,故以阳手居外,而阴手居内。抱手时外面阳手的大拇指,须放在里面阴手的虎口里,这样两手拇指交叉,就形成一个“太极图”的形状。道家认为如此相抱,可使人身阴阳相通,自然调合。
2、太极五行音乐养生静功的心理要求
初做太极五行音乐养生静功,杂念纷扰,这种情况对一般人而言,都是不可避免的现象,因为心中有念,早已成为人们的一种心理惯性。那么,对于这些起伏不定的念头如何处理,才能达到一念不生的入静状态?
1)有念即止
静坐之中,始终保持警惕,如有杂念生出,随即除去,这样使前念消除,后念不生,当下无念,即是清静。或者有的念头,是个需要考虑的问题,比如明天要不要去做一件事情,那么可以先考虑一下,有了结果马上停止。这样心中不抱负担,停止之后一般不会再来。
倘若还有其他事情需要考虑,仍用这个办法解决之。实在考虑不好的问题,就先放下再说,不必苦思冥想,耽误做功。这样逐渐减少,自然达到无念的地步。老子《道德经》曰:“损之又损,以至于无为。”损者减少之意,无念即无为境界。
这种做法的好处,比较便于掌握。但是就怕杂念太多,脑子不断地思考问题,此起彼伏,按下葫芦又起瓢,弄得不可招架,一加急躁,杂念更多。所以还不算是上善的方法,但在一般人可以试行,短时问内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。
2)收回忘掉
这种方法,属于心理法,需要有点悟性才能做到。静坐之时如有杂念,即用微意收归身内,然后忘掉,一忘而杂念自无。可以想像自身如同大冶洪炉,熔化一切物我念想,所有杂念如雪花片片,入炉即为消熔。这样杂念生出,即收归身内,“忘”了之后,化为乌有。遂生遂收,遂收遂忘。渐渐导心入静,自臻清静无为之妙境。为什么说需要磨练悟性,这个“忘”字需要“悟”(领会)了才能做到。所谓“忘”,非是一般人什么都不知道的傻忘,乃是对于自我心理层次上的一种调节,即由杂念丛生的心境,移入一念不存的静地。马丹阳祖师曾言:“无心者,非同猫狗蠢然无心也。务在存心于清静之域,而无邪心也。故俗人无清静之心,道人无尘垢之心,非所谓俱无心而与木石同也。”此中“无心”,即“忘”之本义,“邪心”即邪妄之心,可见“忘”字,非猫狗蠢然之忘,亦非俗人无心之忘,乃是训练所要深入的一种境界。以“忘”的境界来行持入静,这是中华道家独有的心法。
3)顺其自然
这种方法,是一种易简法门,即不加任何意念,自然入静。假若浮游乱想,萦绕心怀,虽然杂念不重,但是暗里许多,一时分辨不清,如同乱丝无头,用“有念即止”法难以清理,用“收回忘掉”法难以控制。这时就不用管他,只须自己静坐不动,顺其自然,听其自生自灭。只要自心将其置之不理,这些杂念也就成为“假想”,因为念自心生,心中静坐不理,杂念失去市场,也就无奈我何,只有仍归自心,化为静念。在做音乐养生静功中只要身体稳坐不动,任他杂念自动起伏,经过一段时间的“假想”之后,杂念自然也就慢慢地平息下去,而自然归于静境。中间猛然一觉,心念全消,此时身心自静,舒畅难言。就像不听话的孩子,淘气玩耍,大人劝其回家安分,反而和大人较劲,这时索性不去管他,等他玩累玩乏之后,无处可去,不用劝说,自然乖乖地回家了。这种顺其自然的办法,有一点须要注意:倘系恶念,必须马上用第一种方法除掉,决不姑息,否则其害更厉。
以上三种办法,以最末一种办法为上善之法,第二种办法为中善之法。因为做音乐养生静功的时候,杂念纷扰,已经够人厌烦,再加上去除杂念这个心念,又是一个念头。譬如两个人在那里吵架,已经闹得不可开交,难分难解,旁边又添上一个强制劝架的人,三个人闹成一团,如何能够解决问题?劝和原是好意,总要等他们二人火气将消,再用巧妙的手段打动人心,则一劝自然平息。如果劳神费力,强迫压制,手段未免太拙。但是这些用法都要因势利导,如果两人争吵激烈,非用强迫不可制止,也未必不可强制使之平息。比较起来,上述的三种方法,第一种“有念即止”,属于意念法;第二种“收回忘掉”,属于微意法;第三种“顺其自然”,属于无意法。我们训练音乐养生静功时,当然以不动意念(或微用意念)者为好。所以“顺其自然”是最好的方法,“有念即止”与“收回忘掉”两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。一般以“收回忘掉”法最为常用。
3.太极五行音乐养生静功训练的时间及注意事项
太极五行音乐养生静功的时间安排,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,但一定要抽出时间作为基本保障,尤其对于初学而言,更不可放松。
古人认为,子时(半夜十一时至一时)、午时(中午十一时至一时)、卯时(早晨五时至七时)、酉时(晚上五时至七时)四个时辰,称为“四正时”,做修炼功夫最好。此时一般工作较少,便于自我安排。
每天早晨三点到五点之间,正常睡眠的人都会醒来一次,这个时候起来做音乐养生静功也比较好,脑子比较干净,容易入静。其他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,如有空闲时间随意可做。
若用坐功,至少要做半个钟头,最多不宜超过两个小时(对于一般人而言)。若用卧功,则睡下之后不拘时间长短均可,可以在刚睡和临醒之时,运用听音乐入静;如果睡到半夜,翻来复去睡不着时,可以起身在床上坐功,坐到又有浓厚睡意发生,身体支持不住,然后再卧下,一定能够睡个好觉。
在吃饱之后半小时和吃饭之前半小时,不可马上做音乐养生静功,亦不可马上倒下睡觉,应当使身体稍微活动,待食物消化后或过半个小时再做功夫。
注意听五行养生音乐最好自带耳机听,以免打扰别人。耳机音量应控制在20—50分贝之间,可避免长期聆听,损伤听力。
现在开始边听音乐边修炼……
四、修道九窍及开窍方法
(一)、概述
修道的人开发人身上的窍门、窍点,相当于安装了“信号放大器”,不但能接受到天的“生气”、地的“地气”,还能接受人的“人气”。修道必定要学会“开窍”。全部修道不过就是修一个“静”字,心静意静。但修静的方法是什么?静修的方法就是开窍,就是学会开窍。但是“开窍”这件事,古人叫“千圣不传”。真要修道,必先开窍。开窍一定要“用诀”,这个诀是秘诀,一般人他是不传的,叫“假传万卷书,真传一句话
”。古人说“给我十两金,不传一口意”啊。诀是一种用“意”的方法,他为什么不传呢?因为他要传给有德者。那修道怎么办呢?要开窍,得懂得秘诀啊。其实诀大多只有几个字,非常简单。大道至简,非常容易,上手容易坚持难,秘诀本身一点都不秘。人身上有无数接受宇宙自然“生气”的地方,也有接受社会生灵“人气
”的地方。比如,凡是骨头连接的地方,都能接受天的“生气”,也就是关节都能接天的“生气”。简单吧?简单——这就是一句秘诀。 大家要特别注意,修道常用的窍位,它和经络学上的穴位是不一样的。如果一样的话,也就没有“假传万卷书,真传一句话”的说法了,大家根据书本练习不就得了?不行,看书修道是不会成功的。所以二者有相当大的差别,不要搞错了。穴位是人体经络里面的小发电站,人身体的穴位相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