结 束 语-梦网音乐
结 束 语 更新日期:2024-02-01 16:47:21    9人参与了访问

结 束 语

“养生”是一个具有浓厚中国文化色彩的词语,既是中国人保养身体、防御疾病、延长寿命的手段,又体现了中国人的一种生命观念。虽然西方没有一个可以完全对译的词语,但西方人同样有保养身体的方法和对待生命的观念。无论是中国的养生还是西方的健身都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,有着各自的特点,它们对促进人类的健康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。本文通过对中国和美国养生观念的调查,通过对中西方有关文献的整理,比较中西方养生观念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,进而探讨形成中西方养生观念异同的历史文化原因。 第一部分为中西方养生观调查研究。2002年和2003年对北京市西城区共200名市民进行养生调查,得到数据:人们对养生关键因素的认识中,注重心情、精神养生的占97.5%为最高,注重运动、锻炼的占83.5%,注重膳食养生的占50%。2005年在美国的调查结果显示:76.67%的人认为保持健康的关键在于进行体育锻炼;53.33%的人认为吃健康、营养和均衡的食品可以保持健康;只有20%的人认为健康与人的精神和心理有关。 第二部分为中西方养生观文献研究,从中西方的精神养生观、中西方的运动养生观、中西方的饮食养生观、中西方的起居养生观四个方面进行论述,每一方面均以中国和西方的著名文献(著作和论文)为依据,其中有关中国的养生观分为儒道佛和医家的文献著作两大部分,而以医家的文献著作为主,西方文献则包括《希波克拉底文集》、《圣经》以及近现代文献。 第三部分为中西方养生观的比较,分为中西方养生术语比较和中西方养生观特征比较。首先进行养生术语的比较。中国“养生”这一术语包含有丰富的中国文化内涵,是一种达到身体和精神(心灵)两方面健康的保养生命的实践和观念,在英语中没有一个与中国“养生”含义完全相同的词语。英语“keepfit”、“stayhealthy”、“healthcare”等短语表达“保持健康”、“保健”之意,偏向身体的保健。然后进行养生观特征的比较,认为:中国形神兼养,以神为主,西方重形体运动,以形为主;中国重整体调节,西方重局部锻炼;中国动静结合,以静为主,西方以动为主;中国养生与伦理道德相结合,西方偏向于单纯的身体锻炼。 通过对中国和美国当代的养生观念和实践的调查,对中西方传统养生经典文献的梳理,我们发现早期中西方的养生观念有很多相同的地方,而现代中西方的养生观念则有较大的不同。说明中国的养生传统基本保持下来,而西方的养生传统则发生了重要的转变。

中华中医养生观是东方养生思想的重要代表。“养生”这个词最早出自春秋战国时一本叫《管子》的书,意思是保养生命。所以说“养生”这个词是中国人发明的,几千年下来,养生成了门大学问,其中包含了中国的养生观念和处事方法、中医中药的医学理念等等很多内容。

阴阳平衡、天人合一是中医养生观的基础。中医认为,天地是个大宇宙,人体是个小宇宙,天人是相通的,人无时无刻不受天地的影响。中医养生强调天人一体,养生要随着四季的气候变化、寒热温凉,做适当调整,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,以及人体自身的平衡。

中医养生还注重身心两方面,不但注意有形身体的锻炼保养,更注意心灵的修炼调养,身体会影响心理,心理也会影响身体,两者是一体的两面,缺一不可。

undefined

读古诗学诗人修身养性延年益寿

古往今来,延年益寿一直是人们的不懈追求。从徐福受秦始皇之托,东渡扶桑寻找长生不老灵丹妙药,到《红楼梦》中贾敬误食自制仙丹一命呜呼,可谓举不胜举。白居易《海漫漫》诗中道:“不言药,不言仙,不言白日升青天。”他认为,真正的灵丹妙药在我们自己手里。许多大作家、大诗人都很长寿,如李白、杜甫、白居易、苏轼、陆游。曹操在《龟虽寿》中写到:“盈缩之期,不但在天;养怡之福,可得永年。”确实,学习古诗词既能修身养性,也能从中体会古人的养生之道,可谓一举多得。

心态平衡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,抒发的是陶渊明闲适超然之情,“多病所须惟药物,微躯身外复何求”,流露出了陆游在晚年时的平和心态。平衡的心态,对人的身心极有益处。心态不平衡,或怨天尤人,或愤世嫉俗,使人经常处在一种忧郁的状态。心气暗结,激素紊乱,血压不稳,百病皆生。研究证明,长期的情绪郁结使人体的免疫机能下降,与许多癌症的发生有关。

勤于运动陆游在一首诗中写道:“小园烟草接邻家,桑柘阴阴一径斜。卧读陶诗未终卷,又乘微雨去锄瓜。”可见诗人晚年是非常爱劳动的。一些脑力劳动者经常抱怨没有时间锻炼,其实是没有利用好时间。锻炼应该是因地制宜、因时制宜,如步行、骑车上班等,工作中花10分钟转转头、扭扭腰,在家一边听音乐一边做家务,均是锻炼。晚饭后外出散步,也可以站着看电视,一边看一边活动腿脚。

一、从黄帝内经中悟中医的长寿智慧

1、中医药学是健康之学

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。追求生命的健康延续、愉快存在是人类永恒的向往和追求。中医药学伴随着人类生存和健康的渴望而产生,并通过不断发展,其对人体生命的认识能力和保护能力达到了较高水平。《黄帝内经》是中医药学作为健康之学、生命之学的重要载体。深入挖掘和研究《黄帝内经》的内涵和养生智慧,指导人们生活,使之为人类健康发挥更大的作用,是中医药工作者的职责。由张焱编著,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新书《<黄帝内经>中的长寿之道》是这一方面的创新之作,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了中医的生命智慧。

<黄帝内经>中的长寿之道》一书,以《黄帝内经》中的养生条文为纲,将《黄帝内经》中的养生理论进行全面阐述。该书紧密结合现代社会人们的生产生活实际,对其中深刻的生命科学内涵及“治未病”理念进行阐述。该书运用现代科学知识进行分析,向人们展示出《黄帝内经》中对人体生命规律和疾病预防保健规律的认识,体现了中医的生命智慧,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。作者通过对经典书籍中长寿之道的阐述,旨在让人们吸收祖先留下的关于保养生命、维护健康的科学方法,指导人们关爱健康,养生保健,实现生命的健康延续和愉快存在。

该书作者张焱,出身于中医世家,从小就受到中医药的熏陶,后来考入中医药大学读中医学专业。曾师从于中医名家阎洪臣、胡永盛两位教授。受两位名师的影响,从教2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《黄帝内经》、中医运气学和中医各家学说的研究及教学工作,对中医养生有着自身独到的认识与见解。因此,研究《黄帝内经》中关于长寿的理论,这本来就是作者的教学科研工作的组成部分。此前,作者曾经公开发表关于养生方面的论文,如“《黄帝内经》中的养生水平与人生境界”、“《黄帝内经》中的养生学思想”等,还主持“《黄帝内经》饮食养生理论的研究”的科研课题。可见,《<黄帝内经>中的长寿之道》一书是经过长期酝酿,在多年理论和实践研究基础上写作完成的。其理论体系更加缜密,其观点更加权威,更具有对实践的指导意义。

<黄帝内经>中的长寿之道》一书,语言平实,通俗易懂,是广大群众运用中医药知识开展自身养生保健的指导书,同时是中医药爱好者和中医药工作者理解经典著作的重要读物。

李磊 长春中医药大学

现代人其实不懂养生 养生还需像古人学

饮食养生古人认为,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,纠正脏腑阴阳之偏,防治疾病,延年益寿。故饮食既要注意“博食”即以“五谷为养、五果为助、五畜为益、五菜为充”,又要重视五味调和,否则,会因营养失衡、体质偏颇、五脏六腑功能失调而致病。

进补养生传统医学十分推崇用滋补药物调理阴阳、补益脏腑、滋养精血。合理进补可以强身、防病、祛病。但进补既要辩证,又要适量,还应考虑顺应四时。服用补药时,如系入肺药,在秋季较合适;如系温补药,则在冬季比较适宜。

固精养生古人认为,精血是人体营养物质中的精华部分,是生命的物质基础,五脏六腑得精血的供养,才能保持其正常功能。如性欲无节,精血亏损过多,就会造成身体虚弱、病变百出、减损寿命。而保养阴精则可延缓衰老。

西方养生观与中医养生观对比

2、中医的养生观

中医养生观是东方养生思想的重要代表。“养生”这个词最早出自春秋战国时一本叫《管子》的书,意思是保养生命。所以说“养生”这个词是中国人发明的,几千年下来,养生成了门大学问,其中包含了中国的养生观念和处事方法、中医中药的医学理念等等很多内容。

阴阳平衡、天人合一是中医养生观的基础。中医认为,天地是个大宇宙,人体是个小宇宙,天人是相通的,人无时无刻不受天地的影响。中医养生强调天人一体,养生要随着四季的气候变化、寒热温凉,做适当调整,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,以及人体自身的平衡。

中医养生还注重身心两方面,不但注意有形身体的锻炼保养,更注意心灵的修炼调养,身体会影响心理,心理也会影响身体,两者是一体的两面,缺一不可。

3、西方的养生观

在西方哲学形成之初,也提出过类似中医阴阳五行的世界五元素的理论。认为世界是由“水、火、土、木”组成的,第五元素“以太”是可以让其他四元素互相转化的东西。当时西方的五元素理论不仅应用到哲学、宗教上,同时也使用在了医学上,形成了十分庞大的体系,和我们中国的阴阳五行极其相似。

现代养生学就像现代医学一样立足于还原论,就是把复杂的人体器官变成组织,再把组织变成生物分子来研究。现代养生学主要集中在分析食物的营养成分,各种维生素等等物质给人体带来的好处。营养是指人体摄取、消化、吸收和利用食物中营养物质以满足机体生理需要的生物学过程。维生素是维持人体健康所必须的一类营养素,不能在体内合成,或者所合成的量难以满足机体的需要,必须由食物供给。

4、中西方养生观殊途同归

西方的养生学是从营养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,这是一个从宏观到微观、人为研究到回归自然研究的发展过程。以美国新的金字塔饮食结构为代表,美国金字塔的模式重新回归古典营养学精髓,其中与中国《黄帝内经》提倡的思想一致,在细节领域细化了“五谷为养、五果为助、五畜为益、五菜为充”的理念,也就是充分发现了五谷、五果、五畜、五菜的成分,确定了蛋白质、碳水化合物、各种矿物质等的含量,并以此为理论基础提出了较为具体的饮食原则。

东方、西方养生都是在自然中寻找养生的办法。两者都是希望通过某种手段,使人们生活得更健康、更长寿、更快乐。如何能正确、有效地养生并不是东方人的专利,更不是中医的专利。世界各地在养生上都有着几千年的传统和渴望,都是希望通过某种手段来达到祛病、长寿的养生目的,而且这一渴望还要靠现代人进一步探索、总结。

二、盘点民间养生乱象:多数“致病”难治病

中新网1214日电(刘羡)2010年初,中国民间养生市场风生水起。在打着崇尚传统中医的幌子下,大胆的言论、出位的观点捧红了一个个“养生大师”,一股由他们所引发的养生热潮迅速窜红大江南北,百姓趋之若鹜。然而,由于缺乏正确的科学理据支撑,在一场场轰轰烈烈的造神运动之后,“养生大师”们的谎言逐渐被揭穿,神坛也轰然倒塌,留给人们深思的,是对公众健康素养和行业监管的缺失拷问。

“中国食疗第一人”张悟本:绿豆治百病

20102月初,凭借电视台的一档养生节目,“中国食疗第一人”张悟本一夜蹿红。他所著的《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》也迅速成为各大书店、网站销售黑马。张悟本所提倡的养生食疗法,绿豆的位置至高无上,被吹嘘得几乎到了包治百病的程度,他还甩出“吃辣椒比吸烟危害大”、“糖尿病80%都是误诊”、“降压药会吃出脑梗、肾衰竭”等雷人语句。

在张悟本的养生理论中,不论是治疗近视、高血压,还是癌症……药方中没有灵丹妙药,而不可缺少的是绿豆、白萝卜和长茄子。他声称多次用它们治好了肺癌、糖尿病、心脑血管疾病、肺炎等数十种常见疑难病症。当时,张悟本的悟本堂是一号难求。

然而,在20105月有媒体报道张悟本涉嫌学历造假后,卫生部也否认了张悟本为“卫生部首批高级营养专家”,随后,“悟本堂”停业并遭到有关部门的强行拆除,在一片质疑声中,其著作也在各大书店纷纷下架。张悟本被拉下“神坛”,从“中国食疗第一人”跌落为伪科学的代言人。

“健康教母”马悦凌:生吃泥鳅百益无一害

“健康教母”马悦凌曾凭借一本《不生病的智慧》长期蝉联各大图书排行榜榜首,其首创的马悦凌固元膏更是风靡全国。她的《不生病的智慧》中有一章是“泥鳅为我们的健康开路”,提到生吃泥鳅能去肝火,百益无一害。随后,逾百人曾因按照书中所写的“生吃泥鳅”导致中毒住院,将马悦凌推到风口浪尖,其鼓吹的其他养生怪论也不断遭到质疑。

马悦凌的养生理论以“99%的病可通过补气血治好”、“西瓜和香蕉吃出很多病”、“食疗、按摩、艾熏等方法治癌症”等为代表。在她的书中,几乎给西瓜、香蕉等所有的水果判了“死刑”,水果不如蔬菜新鲜,不吃不会生病,而西瓜、香蕉等吃得不对却会导致心脏病、高血压甚至不孕症。

据报道,1979年,马悦凌就读于南京第二卫生学校,毕业后在江苏省某医院医院当护士,至今仍是初级护士。而她的《不生病的智慧》一书,也被网友戏称为“杂志、报纸上中医小方子的剪报集。”

“神仙道长”李一:利用电流断症、治癌

“神仙道长”李一因在网络上走红,成为了新一任“养生达人”,他曾被宣传成养生专家、学问大师,他不仅号称有3万名弟子,更是身怀“驾驭220伏电”的绝技,自称有利用电流断症、治癌的特别“医术”,后来却被曝光其履历和“神通”多有虚假,且还是多年不执行法院赔付判决的被执行人。

李一曾在一电视节目中上演使用道家胎息法在水下憋气2小时22分钟,而这一“神话”也被证实为虚假宣传。重庆北碚区民宗局表示,绍龙观将李一表演的“密闭容器中生存两小时”宣传为“水下生存两小时”,属虚假宣传,已责成其纠正。相关卫生部门透露,李一长期以“人体通电”疏通经络预测疾病并没有获得过卫生部门的医疗许可。

814日,李一的弟子到有关部门举报他涉嫌强奸等不法行为,重庆警方随后介入调查。在相关“神迹”一一被揭开之后,又一个“养生大师”倒下已是事实。

三、民间养生乱象拷问监管机制规范

在网上搜索一下关键词“养生”,仅用时0.008秒,就能找到相关网页约100000000篇,足可反映人们对养生问题的高度关注。中国民间养生的乱象纷纭,“神医”事件的频发,更折射出中国公众健康素养的不足和对现行医疗体制的焦虑。

时至今日,中国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尚不完善,“看病难、看病贵”的局面仍未得到根本缓解,部分民众对医疗机构的信任度不足,也进一步催化了民间养生的风行。养生行业的发展未能得到有效约束,社会期待监管机制的规范。

另方面,卫生部调查显示,中国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为6.48%,这也就意味着百人中具备健康素养不足7人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,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及生活质量,而养生乱象的大规模侵袭也促使民众跟风成潮。较早前,卫生部办公厅副主任、新闻发言人邓海华邓海华曾公开表示,中国只有6.48%的居民具有健康素养,所以才有很多人盲目相信社会上不科学的所谓养生保健信息。

四、中医保健技术标准或快出台

卫生部新闻发言人、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毛群安曾表示,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在研究,建立起对社会上有关健康信息的预警机制。毛群安说,这一机制如同政府部门普遍在做的“舆情监测”,发现不合理的健康信息将及时向社会公布和公示,并请专家进行澄清,避免公众受到误导。但他同时认为,中医养生市场,需要多部门联合治理,甚至建立起问责机制,才能真正得到规范。

日前,新闻出版总署下发了《关于加强养生保健类出版物管理的通知》,出版养生保健类出版物实行资质准入制度,对不具备出版资质的出版单位擅自出版养生保健类出版物的,总署将依照相关法规,给予警示或停业整顿等行政处罚;构成犯罪的,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。

有媒体报道,国家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标准或快出台,与其相伴的还将会有一场中医养生保健市场全面整肃风暴,目前正在酝酿的这一系列动作中,还包括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建设,以及全面严格的行业准入制度建设。

五、养生感悟

  1、记住:睡觉是养生第一要素,是健康之母。睡觉的时间应该是晚2100——早300。因为这个时间是一天的冬季,冬季主藏,冬季不藏,春夏不长,即第2天没精神。
      2
一切药物对治病来说都是治标,不是治本,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.因为一切的病都是错误的因产生错误的果.错误的因不除,错误的果就不会绝根.健康的根本在心.一切法从心生.心净则身净.所以得病了,不要向外求,要靠自己自身的修复系统来修复自己的疾病.其实人和动物是一样的,动物的病都是靠自己,人也能。
      3
、正确的观念远比昂贵的药物和危险的手术更能帮助患者消除疾病。有了正确的观念,你就会有正确的决定,你就会有正确的行为,你就可以预防许多疾病的发生。
      4
人所具有的一切智慧,绝对不是从书本里学来的,而是从自己的真诚心、清净心(就是佛家所说的菩提心),从定中生出来的。
      5
人是一切生物中构造最完美的灵体,健康的身体是人生来就具足的;人的健康状况的调节是靠人体本身所具有的调节修复系统来完成的,而不是靠外部因素,外部因素只能起辅助作用。
      6
人的大部分生病现象是人体在调节、清理身体垃圾时所表现的现象,是人体自动调节平衡所表现出的状态,所以应该把它们当成正常的生理现象,而不应该去把它当成病因来消灭。所以当人在生病的时候,一定不要有怨恨嗔恚心,心里要安定,心定则气顺,气顺则血畅,气顺血畅则百病消。
      7
人的健康离不开两大要素:1)足够的气血;2)畅通的经络(包括血管和排泄垃圾的通道)
      8
足够的气血靠:足够的食物+胆汁+必要时间内(晚天黑后~午夜140)优质的睡眠(这个时候大脑完全不工作,由植物神经主导)+良好的生活习惯。
      9
畅通的经络需要:清净心。一切七情六欲都会破坏清净心,从而破坏经络的正常运行。
      10
维持健康的身体不仅需要“增收(增加气血)”,也需要“节支(减少血气的损耗)”。
      11
过度地增加食物不仅不会增加血气,而且会成为身体中的垃圾负担,反过来还得靠消耗血气来把他们清理掉。五脏六腑是一个血气加工厂,食物是原材料,加工能力是有限的,而食物是无限的,所以食物的数量必须得到控制。
      12
适当运动可以帮助人的气血运行,但同时也在消耗人的气血。人体的微循环主要应该靠松静来达到的,这也是健康必不可少的。
      13
人体中的垃圾越多,就越需要更多的血气来清除它们,但人的血气因为垃圾的增多和血脉的阻塞而减少,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,这也正是人衰老的机理。所以,人要想健康不老 ......

我们推出的养生与健康理念,是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的“太极、阴阳、五行、五音、五脏、五季、五化”等元气要素,综合地融入现代音乐与养生、健康与治病概念中,独创出更符合现代人需求的、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养生法——《太极五行音乐养生功法》。它是二十一世纪全世界最受瞩目的“健康、养生、音疗”主流,是现代人健康养生的最佳选择!


责任编辑:管理员
文章关键词

  加载评论内容,请稍等......